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建筑文化更是如此。仿古建筑在施工前,设计师们必须对各个朝代建筑特点进行深度了解。
古建筑虽然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但其*特的结构方法和布置规模始终没有改变,并且是世界上*具风格的一门建筑学科。现代仿古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改变了传统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组合为主的受力系统,吸收了传统中国古建筑风格的精华,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将传统古建筑的造型、部件等,作为装饰效果,从而达到建筑上的仿古目的。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远,形成*特,建筑物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宏伟中不失细腻,庄严中不失优雅。而“仿古建筑”一词正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上世纪末学术界在理论上的探讨,褒贬不一,可以说它经历了一个坎坷不平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仿古建筑”与古建筑几乎相同,但它已经完全脱离了具体型式的案臼,如果仅停留在型式上的理解,那么对传统建筑的因袭照搬就在所难免,也是对仿古建筑形式的偏见。所以说对“仿古建筑”一词全面和准确的表述是模仿古建筑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
仿古建筑可以简单地认为用传统元素来装饰现代建筑,故被一些人批判为建筑的不真实。试看中国传统建筑,人们都会对其建筑形式与结构的**结合而折服。试想,本来纯粹木构的中国古典建筑,在这里却是用钢筋水泥浇筑出来。柱子、梁、椽、屋面,悉数如此。这无疑违反了建筑学中对于材料构造真实性的原则。
建筑学*以及建筑从业者评判建筑往往是抱着建筑中心论的立场。他们认为,建筑本身便是目的。因此得出建筑材料构造的真实性原则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建筑活动而言,建筑都是作为支撑人类活动的手段。一切有利于人类活动实现的建筑手段,都可以用来运用于建筑的实践活动。现代建筑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现代建筑外观有多少是完全用清水混凝土饰面表现的。也许是因为清水饰面混凝土的技术操作性比较难。建筑师也开始探索这方面的技术,并有了不少实例出现。但现在很多建筑却是这样,完成混凝土结构以后,在面层贴昂贵的花岗石,或者铝合金,给人以建筑的石感或金属感,迎合了人们对建筑“时代感”的需求。除了经济性方面,我也不否定这类建筑的艺术感,因为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的审美观和心理需求。我们再回过来说仿古建筑,用混凝土表现传统木构形式,必定要做假,它需要油漆,需要贴木材,但并不可以说它是不真实的,它的表现方式与现代建筑贴花岗石一样。仿古建筑有文化的承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我们不可以否定现代建筑,同样也不可以否定仿古建筑,而是要提古建筑的艺术效果。
总之,对于仿古建筑,我们不能全用“假古董”来批判它,全盘抵御它。只要对建设的适宜性、所属性进行认真推敲,适时适地地建造,造得好,造得精,仿古建筑同样也是真实的、有价值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