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虽然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但其*特的结构方法和布置规模始终没有改变,并且是世界上*具风格的一门建筑学科。现代仿古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改变了传统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组合为主的受力系统,吸收了传统中国古建筑风格的精华,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将传统古建筑的造型、部件等,作为装饰效果,从而达到建筑上的仿古目的。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远,形成*特,建筑物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宏伟中不失细腻,庄严中不失优雅。而“仿古建筑”一词正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上世纪末学术界在理论上的探讨,褒贬不一,可以说它经历了一个坎坷不平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仿古建筑”与古建筑几乎相同,但它已经完全脱离了具体型式的案臼,如果仅停留在型式上的理解,那么对传统建筑的因袭照搬就在所难免,也是对仿古建筑形式的偏见。所以说对“仿古建筑”一词全面和准确的表述是模仿古建筑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
仿古建筑设计之结构设计要求有哪些
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各受力构件的规格需满足古典建筑的模数要求,传力体系的构成较其各构件的尺度和形体完全仿照古代木结构中柱、梁、枋、檩的相应做法。
屋面造型要求:屋面变化显著,造型要求高,构架体系采用了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使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形成了曲线优美、出檐深远的特征,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
*特装饰作用结构构件——斗拱和雀替
斗拱:斗拱中方型的底座叫做斗,上面错落搭建的船形木块叫做拱。斗拱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特有的型制,它位于木结构梁和柱子之间,具有传导屋面荷载、加大屋檐挑出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吸收地震能量等结构作用和装饰作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色的部分之一。对于仿古建筑而言,因主体结构为钢筋;昆凝土,装饰常常成为斗拱的主要作用。
雀替:用于额枋(檐枋)与檐柱相交处,近似于三角形,表面有雕刻装饰的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具有辅助拉结和装饰双重功能。
现阶段的仿古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木结构,为了达到油漆彩绘之后与木构架相同的外观效果,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时则要特别注意以上几点。
仿古建筑是指在建筑形式上模仿传统建筑,外观基本上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结构、材料、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主要特征的建筑。
建筑布局是仿古建筑整体设计的步,一般来说可以采取园林布局和轴线布局两种方式。
这种古建筑的布局形式就是在建筑物的中间用道路或者是建筑形成一条中轴线,在轴线周围依次布置相关建筑。
这是仿古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布局形式,故宫、太庙等很多古建筑都是采用了这一布局形式,横店影视城等现代仿古建筑区,都是采用的轴线布局设计,游客置身其中,有很强的返古感。
建筑学*以及建筑从业者评判建筑往往是抱着建筑中心论的立场。他们认为,建筑本身便是目的。因此得出建筑材料构造的真实性原则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建筑活动而言,建筑都是作为支撑人类活动的手段。一切有利于人类活动实现的建筑手段,都可以用来运用于建筑的实践活动。现代建筑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现代建筑外观有多少是完全用清水混凝土饰面表现的。也许是因为清水饰面混凝土的技术操作性比较难。建筑师也开始探索这方面的技术,并有了不少实例出现。但现在很多建筑却是这样,完成混凝土结构以后,在面层贴昂贵的花岗石,或者铝合金,给人以建筑的石感或金属感,迎合了人们对建筑“时代感”的需求。除了经济性方面,我也不否定这类建筑的艺术感,因为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的审美观和心理需求。我们再回过来说仿古建筑,用混凝土表现传统木构形式,必定要做假,它需要油漆,需要贴木材,但并不可以说它是不真实的,它的表现方式与现代建筑贴花岗石一样。仿古建筑有文化的承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我们不可以否定现代建筑,同样也不可以否定仿古建筑,而是要提古建筑的艺术效果。
总之,对于仿古建筑,我们不能全用“假古董”来批判它,全盘抵御它。只要对建设的适宜性、所属性进行认真推敲,适时适地地建造,造得好,造得精,仿古建筑同样也是真实的、有价值的建筑。
仿古建筑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现代建筑材料或传统建筑材料,对古建筑形式进行符合传统文化特征的再创造狭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传统建筑材料,在特定范围内对古建筑的复原,严格讲属于文物修复范畴,本文所论及的只是广义的仿古建筑形式。通俗点讲既是用现代的施工工艺体现古代建筑的外形,而我们知道的由于古代建筑材料和理论的局限性,古建筑并不存在高层结构;故而现今的仿古建筑也以单层和多层为主。众所周知,现代多层建筑多为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在仿古建筑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体现在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并保持构架制原则。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鉴于木结构的耐火性很差且使用周期短,在现今建筑中已经不提倡使用;而构架制的结构形式和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较为相似:传力途径明确,主体的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分开。这就说明框架结构是能体现古建筑精髓的结构形式。这也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但彩画制度这一形式在现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也只能通过外贴或喷绘等装修手段才能达到。